欢迎来到招考网!

全国切换城市
位置:招考网 > 新闻资讯 > 普通高考 > 高考资讯 >  这6个志愿填报中的典型错误千万别犯!

这6个志愿填报中的典型错误千万别犯!

来源:招考网

2018-04-20 15:39:27|已浏览:352158次

这6个志愿填报中的典型错误千万别犯!

俗话说“考得好不如报的好”,距离高考不到两个月,很多考生和家长开始关心志愿填报的问题,同样,每年也都有很多考生和家长因为报志愿的失误导致高考失败!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高考志愿填报中的这6个典型错误。记住了,就千万不能犯错,不然,后悔的是自己。

失误1:院校之间梯度不合理

一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设置的梯度太小,每个志愿之间只有一两分的分差,这样很难被录取。

建议考生报考的每个学校间都有分数差,整体最好在20至30分,如果分数差只有5至10分,甚至更少,那么各个院校录取分数线过于接近,最后很有可能哪个学校都不会被录取。

失误2:专业志愿不服从调剂

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规则,一名考生投档到A志愿学校,由于分数较低——刚过投档线,专业志愿填得较高——都选择学校较热门的专业,专业志愿还不服从调剂,那么很大可能会被退档,而退档之后将无法再投到本批次的其他志愿。

为了规避这一风险,很多高校承诺“进档即取”,但必须满足“专业志愿服从调剂”的前提。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必须谨慎考虑是否服从调剂,有没有信心和把握自己一定会被心仪的专业录取。

失误3:只考虑分数,不考虑兴趣

在实际填报时,很多考生和家长只以分数为依据,根本不考虑兴趣,导致孩子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对学校、专业不满意。

在填报志愿时,通常要遵守三个原则,一是“实力原则”——按实力进行定位;二是“政策原则”——符合高考政策和志愿填报的规则;三是“兴趣原则”——结合实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失误4:只盯着本地院校

近年来,很多考生在填报一本的志愿时,一般都将选择面放宽,全国各个地方的高校都看一遍。但在二本填报中,大多数只选择自己本地的院校,而不愿意选择外地院校。

以上海为例,去年高考录取中,上海公布的二本线偏低,很多上海家长认为孩子上上海本地二本院校没有问题,在各校公布投档分后才发现,几乎所有上海高校的投档分都提高了,部分高校二本投档线反超一本最低控分线,投档线最高的高校甚至比二本最低控分线高出97分。

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的信息,外省市院校计划比重上升,约占全部二本招生计划的1/3,而这些外地计划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无人填报。

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合理组合,把眼光放宽,不要只盯着本地的高校,学会放眼全国,增加自己被录取的几率。在不知道选择什么学校,怎样搭配学校报志愿的时候,请一个专业的老师指导报考才是最佳的选择。高考这么重要,谁又想复读呢?

失误5:重“热门专业” 轻“新兴专业”

面对数以千计的专业,到底该选择哪一个?这是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面前所纠结的问题。当然,他们基本也都会去选择当下的“热门专业”,认为“热门专业”好就业,以后的薪资福利待遇都会好。

所以就造成了在同一个批次开设这些“热门专业”的院校,出现严重“撞车”,导致分数同比往年升高,一些考生会失利于这些专业,出现“退档”的情况。

其实,毫无疑问,热门专业是学校的“拳头产品”,师资力量最强、软硬件设施最佳。在学习这些专业时,学生可以接触到学术的前沿,也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到专业领域内的前辈大师。

然而,在看一些新增专业时,比如说物联网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专业,家长和考生去了解的范围有限,包括专业的学习、开设院校、师资力量、深造机会、就业情况参考的资料或是实证偏少;此外,重要的是没有以前的录取分数作为参照,考生和家长往往很难定位,就会造成好多人不考虑或是不愿意填报,所以这些专业的录取分数低一些,给了考生一个录取机会。

但家长们一定要注意,新增设的专业,是大力支持发展的某些行业,为该行业缺乏专业人才而开设的。所以家长面对新增专业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慎重考虑,是否适合孩子去学习与发展,把握住这些机会。

比如今年的“网红”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根据统计,共有250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其中包括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19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但这个专业究竟适不适合你报考?录取概率有多大?还是需要专业的报考专家帮忙分析最靠谱。

失误6:押宝在入学后转专业

在往年的填报中,有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考入“好”的院校,比如一定进入985或者211院校,由于分数没有优势,所以家长们都借助于“服从专业调剂”来实现“帮助”孩子进入这些院校,牺牲孩子的优势专业。因为大家期望入学后,可以利用大二时“转专业”的机会来扭转孩子 “专业调剂”的局面。

但是大家要注意,为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模式,部分高校确实大幅增加校内二次转专业的机会,以抵消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的盲目性。允许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5%的优秀学生,根据学习成绩重新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

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利用这类政策成功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多,各高校转、换专业管理办法都有条条框框加以限定。

因此,家长和考生们一定慎重自己的专业选择,在志愿填报上多下功夫,仔细研究,尽量让考生在自己填报的专业中被录取,不要将希望寄托在“服从专业调剂”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