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新成就 喜迎党代会】高举行知旗帜领方向 凝聚精神动力推发展
发布时间:2016-07-26 18:16:23
文化是大学的血脉和灵魂,也是一所大学增强核心竞争力,厚植事业发展精神动力和土壤的必然选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繁荣发展社会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把行知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明确了“举行知旗、走应用路、创师范牌”的特色办学思路,坚持以弘扬行知精神、建立校园文化价值体系为核心,以广泛深入学习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基础,以建立全员参与、开放高效的行知文化践行机制为重点,以营造浓郁、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为依托,以强化行知文化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学陶师陶”活动为载体,以实现“三纳入”(纳入教学与学生工作目标,纳入教学与学生工作全过程,纳入教学与学生工作考核评比),落实“三进入”(入脑、入心、入行),达到“三彰显”(彰显在校容校貌上,彰显在规章制度中,彰显在仪表风范里)为目标,着力增强校园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促进行知文化与办学育人的深度融合,为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文化基础和强大精神动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效,行知精神在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不同层面均得到较好彰显,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行知文化建设之路”。
学校行知文化获得了广泛认可和好评,先后两次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行知文化的“双百计划”实践活动被确立为安徽省首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4个重大典型之一,“行知学堂”获得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全省文明单位创建优秀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品牌逐步形成。
科学谋划,确立行知文化指导地位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师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升华和结晶,体现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精神内涵,凝聚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引领着学校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导向。校党委积极担当文化传承创新使命,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出发,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构建行知文化精神体系,坚持用行知文化引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行知文化在办学事业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得以确立。
将行知思想纳入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一所高校核心精神价值体系必须同这个学校办学历史相结合,同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相结合。学校立足于60余年师范教育的办学积淀和办学传统,立足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现实,立足于行知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一致,立足于学校上世纪90年代开展“学陶师陶”活动的历史,选择行知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纳入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行知文化建设,并把行知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观落细落小落实的重要途径。经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逐步明确了“举行知旗、走应用路、创师范牌”的特色办学思路,行知思想成为引领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一特色办学思路被写进学校章程,纳入地方应用型高水大学建设的发展目标、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及每年学校的工作要点,行知文化已成为领航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凝练出“自强不息 追求卓越”的合师精神
以行知精神为核心构建校园文化精神价值体系。校园文化精神价值体系是一所高校师生的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对于凝聚师生共识,推动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在认真分析和全面把握师范文化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把最能体现行知精神和学校“师范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的“爱满天下、知行合一”确立为校训,同时凝炼了“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合师精神,“诚朴包容、精细雅致”的校风,“为人师表、教学相长”的教风和“勤习慎思、品学兼优”的学风,明确了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这对于激励师生进德修业、规范行为,引领校园新风尚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徽日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曾专门就我校校训进行采访报道。
安徽日报报道我校“爱满天下 知行合一”校训
用行知精神增强师生行知文化认同。校园文化是以在校师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环境为地理空间、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特征的群体文化,是凝聚师生共识的重要途径。一是建立行知文化制度规范。学校坚持将行知文化建设纳入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将对行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转化为制度,规范、激励和约束师生的日常行为。二是养成行知文化行为规范。广泛深入开展“学陶师陶”活动,制定了教师“十要十不要”和学生“十要十忌”行为规范,以行知精神培育两代师表风范,践行行知精神已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和行为规范。三是制定校园文化标识系统。制定了校徽、校旗、校歌及文化视觉系统,进一步固化行知文化内涵。四是积极搭建行知文化交流活动平台。成立陶行知研究会和“行知文化研究中心”,开通“学陶师陶”专题网站,开辟“行知阅览室”,积极筹建“学陶馆”。五是以奖惩引导师生认同。把“学陶师陶”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衡量部门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学陶师陶-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先进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多方渗透,发挥行知文化育人功能
育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所在,学校十分重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建立“六进”推进机制,实施教学渗透、科研渗透、活动渗透、培训渗透和氛围渗透,切实推动了行知文化建设。
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课堂
着眼育人,实施教学和科研渗透。一是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将陶行知教育思想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全校范围内面向不同专业分别开设“学陶师陶”必修专题课程和“陶行知思想研究”公选课,累计128学时;并组织开展“行知讲堂”系列学术报告,每年累计开展130场左右。分别以“师德”“生活教育”“创造教育”“乡村教育”为主题,编写了校本教材《陶行知教育思想》读本4辑。二是进科研课题立项。加强对陶行知思想的学习研究,在学校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招标项目和校级科研项目立项中均设立了陶行知研究专项课题,立项陶研项目9项,获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课题2项。
举行陶行知经典诗文诵读会
扩大参与,实施学生活动渗透。一是进科技文化活动。学校坚持以践行行知精神为核心,系统组织实施了“三大计划”(大学生愿景计划、爱心感恩教育行动计划、素质拓展教育计划)、“三优”学风创建(优良学风班级、优良学风宿舍、优良学风个人)创建和“三品教育”(做人讲品德,做事讲品质,生活讲品位)等活动,指导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在活动安排上,学校将行知精神融入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主题,促使各项活动更具有实践价值和教育意义。如,学校在每年10月18日陶行知诞辰前后举办纪念座谈会,经常性开展陶行知诗文朗诵会、《陶行知》电影放映周、“学陶师陶”征文比赛、陶行知名言书法比赛等活动;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组织开展为期2个月的“书香合师”读书月系列活动,浓郁校园阅读风气,提升师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其中“文学照亮人生”诗文朗诵会、广场千人诵读等活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各学院也在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中自觉增加行知精神的主题和内容,围绕行知精神开展演讲、朗诵、辩论、参观学习等各类文化活动500余项。部分学院还与合肥市庐阳区、经开区等社区等开展长期志愿服务合作,不断推进践行行知精神长效化。二是进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实践育人,积极倡导广大学子在社会实践的浪潮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暑期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科普宣传等活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项目,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加强教育,实施培训渗透。学校坚持将行知精神培育贯彻于师生教育和提高的全过程,将其纳入师德建设和教师能力的提升,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和新职工上岗培训,纳入学生相关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优体系,逐步形成全员践行行知文化的促进机制和制度保证。一是进师德建设与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师德建设,培育教师“行知风范”,定期举办评选表彰活动,激励广大教师增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重视师能提高,鼓励广大教师深入基层和行业进行实践锻炼,开展横向科研合作,在推进产学研用一体中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二是进新生入学教育和新职工上岗培训。在每年新生入学教育和新职工上岗培训中,均安排行知校园文化专题讲座,增进新生和新职工对行知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学习传承行知精神。
陶行知塑像
润物无声,实施氛围渗透。一是营造行知校园环境。建设了陶行知塑像、文化石刻、感恩亭、爱心桥、陶行知名言屏风及石刻等一批文化景观,以陶行知思想命名校园道路、广场和楼宇,在公共场所悬挂陶行知名言标牌等,使师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行知文化的熏陶。二是营造行知舆论氛围。把服务和引领行知文化建设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导向,深入挖掘和宣传师生典型,积极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五年来先后选树和宣传正面典型80余人,使师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行知文化的熏陶。
精心组织,打造行知文化实践活动品牌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校园文化建设关键在于践行,在师生亲身参与和实践中培养“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认同。为建立践行行知精神的长效机制,深化行知文化内涵建设,学校大力实施“教师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为目标,走进百家校企挂职研修;学生以服务留守儿童为主题,开办百所行知学堂”的“双百计划”实践活动,以行知精神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师表风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行知计划”走进企业实践研修
力推教师“行知计划”,践行知行合一。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面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启动实施了教师“行知计划”。教师“行知计划”就是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基层中小学或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开展实践研修,掌握工艺流程和基础教育的实际,每人每年不少于20天,五年总计不少于6个月,切实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自2012年实施教师“行知计划”以来,先后有891名教师深入到省内外658家企业和中小学挂职研修,教师参与面达88.6%。他们有的担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特约督学或新教师培训导师,指导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有的在中小学担任副校长、校长助理或学科教研组长,帮助中小学改进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的在企业担任工程师、设计总监、项目经理、部门主管、业务专员、技术研发人员等,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管理,帮助企业改良技术或解决生产、管理、销售等实际问题。通过开展教师“行知计划”,增强了教师的实践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为企业和中小学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服务,促进了学校产学研合作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得到了广大企业和中小学的好评。安徽徽王食品公司总经理樊基胜说:“我要特别感谢合肥师范学院王教授,从技术指导到亲自建立公司的技术中心,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他不计报酬,默默地为公司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公司发表的每一篇论文、申请的每一个专利、上马的每一个项目、开发的每一个产品,都凝聚着他的智慧与汗水。”
学生“行知学堂”实践活动服务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
办好学生“行知学堂”,诠释大爱情怀。根据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针对当下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突出问题,校党委以高度的社会使命和育人使命感,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百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行知学堂”从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教育出发,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回家乡为当地留守儿童或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业辅导、心理辅导、情感教育、科学普及、文体活动、劳动教育等方面服务,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小先生们在开办行知学堂过程中,他们亲历亲为,谋划学堂地点,寻求各方支持,制定教学计划、撰写教案、亲自授课,针对每一个孩子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等等,也促使小先生们在服务中成长,在教学中提高,增强了责任感,锻炼了教学技能,为将来做“四有”好老师打下坚实基础。自2012年学校组织开办“行知学堂”以来,共有3267人次“小先生”创办“行知学堂”658所,覆盖全省16个地市,辐射全国14个省份,服务留守儿童10632人,受到小学员、家长及当地政府的热情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安徽南陵县许镇村民们说:“今年合肥师范学院在村中开办行知学堂,对孩子们进行教育辅导,让孩子们过了一个快乐充实的暑假,也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看到合师的小先生们每天认真、耐心地为孩子们辅导答疑,我们非常感动。”
成效初显,行知文化影响不断扩大
经过几年的努力,“行知精神”已深入人心,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影响着全校师生员工的一言一行,行知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学校赢得了多项荣誉,有力推动了优良校风的形成和发展,扩大了办学影响,促进了办学事业发展。
“知行合一”引领创新创业我校学生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校园行知文化培育出一大批师生先进典型。五年来,教师先后获得“安徽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安徽省师德标兵”等厅级以上表彰30余项,学生先后获得国家和省级各类表彰200余项。其中,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朱金凤同学荣获“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安徽省十佳大学生”和8项国家专利,我校体育学科学院周庆媛同学荣获仁川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射击冠军和“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安徽省十佳大学生”,我校电子计算机学院段诗闻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我校学生组成的大学生创新团队分别荣获“首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首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等。
安徽电视台全省新闻联播报道我校“双百计划”实践活动
校园行知文化受到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和安徽日报、安徽卫视等100多家新闻媒体对我校行知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宣传报道500余次,其中安徽日报头版、安徽卫视“新闻联播”等对“行知学堂”进行专题报道300余次。行知文化之“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受到地方政府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肥西县山南镇副镇长说:“合肥师范学院的‘行知学堂’,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点亮了假期生活。”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2015年年会在我校召开
校园行知文化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和赞誉。2013年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教育部专家组对行知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行知文化特色鲜明。学校秉承行知文化的鲜明特质,不懈追求和努力的探索,凝聚形成了‘爱满天下 知行合一’的办学理想和‘自强不息追逐卓越’的办学精神,学校办学具有鲜明的文化育人的特质,初步形成了面向地方基础教育需求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普通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学校行知文化建设得到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学校申请加入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高校工作委员会,举办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高校工作委员会暨陶行知纪念馆(室)工作委员会2015年年会。在年会上中陶会高工委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陆建非教授在主持会议时对我校学陶、研陶、践陶工作的出色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校园行知文化为学校赢得了多项荣誉。2012年,行知文化建设之学生活动“三大计划”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013年,“双百计划”被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确立为全省首批教育实践活动14个重大典型之一。2014年,“行知学堂”先后荣获安徽省文明单位创建优秀品牌和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15年,“行知学堂”实践活动荣获教育部“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同时,行知文化建设也有力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五年来学校荣获“安徽省第九、十届文明单位”和第三、四届“全国文明单位”。(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