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国旅学院坚持九载赴川支教专注教育扶贫
发布时间:2016-07-26 14:55:14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教育方面,共享就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一个也不能少”地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安徽师范大学赴四川省“情系川皖·圆梦巴蜀”爱心支教团队的第九个年头,九年的坚持与成长,让该团队成为巴蜀大山深处为基础教育、教育扶贫事业贡献力量的坚强力量。
九载川皖情深,专注教育扶贫
2008年7月,国旅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汪继彬背着行囊只身一人来到群山环绕中的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尖山村的保利时希望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不惧物资匮乏、余震不断的恶劣环境,把知识和梦想带给这里的留守儿童,成为我校学子在这片土地上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往后的每一年暑假,安徽师范大学国旅学院赴川支教团队都会如约而至,从不间断,犹如怒放在盛夏的向阳花。团队不断发挥着自育、育人的功能,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王娟、校“十佳青年志愿者”王阳等一批支教队员先进典型,也帮助当地培养了多名名校大学生。2016年暑假,赴川支教团队第九次起航,14名来自五湖四海、不同专业的师大学子30多小时的舟车劳顿和3000多里路的长途跋涉,继续着他们的爱心支教梦、教育扶贫梦。
创新支教方式,迎着逆境成长
2016年实践团队继承往年的传统,以爱心支教为主干线,辅以教育扶贫调研、防震科普宣传的新思路、新形式。在日常基础教学活动中,开设包括语数外音体美等基础课程以及“伪3D投影实验制作”、“心理干预疏导”、“专业体育素质拓展”等创新型课程的多样化小学课堂。在总结往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此外,团队探索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活动:“爱心清洁”,细节引导促成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电影观摩”,励志故事为梦想补补鸡汤;“趣味运动会”,精彩游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心连心家访”,深入了解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现状,用沟通传递希望。
今年支教期间,队员们面临着比以往更为艰难的考验:暴雨肆虐时山洪、滑坡、泥石流的擦肩而过;宿舍紧张时男女生一起挤过的潮湿地铺;生活食材匮乏时混煮的咸菜白粥;人生地疏时练就的非标准四川话。支教的环境虽辛苦,但队员们不仅克服了水土不服、蚊虫叮咬、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还学会了苦中作乐、团结协作,更在扎根基层教育、服务贫困山区的历练中受教育、长才干、树形象、展风采。
成立爱心基金,守护梦想起航
“我们来到大山之中,除了为孩子们传授基础知识,还要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知道大山的外面是什么,要让他们每个人都拥有走出大山的梦想。”2016年赴川支教团队队长、2014级旅游管理专业孙晨同学如是说。据她介绍,在学校以及社会广大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川皖爱心基金”项目今年正式启动,以“青苗守护计划”和“梦想家计划”助力贫困山区基础教育。“青苗守护计划”以奖助学金的形式重点资助当地成绩优异的特困中小学生;“梦想家计划”则是通过带领山区的孩子们走出大山、走进城市参观知名大学的形式,激发孩子们努力学习的斗志,帮助他们树立读书改变命运的理想。
据悉,川皖爱心基金是由赴川支教团队创始人汪继彬携往届团队队长王阳、支教志愿者张可共同出资成立,初期募集资金12000元,其中张可和王阳分别将自己的国家奖学金和大益爱心奖学金全额捐出。2016年赴川支教团队还分获安徽师范大学庄严奖助学金和何朝斌奖助学金的社会实践专项资助13000元,团队通过网络众筹募集6100元,有力地保障了日常教学和相关活动的开展。
全面脱贫、共同富裕是党和国家对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当代大学生勇于投身山区基层,投身教育扶贫,不在于一朝一夕的风风火火,而在于点点滴滴的坚持奉献。九载赴川情深意重,支教故事广传巴蜀。安徽师范大学赴川支教团队的队员们用爱心传递能量,用汗水播撒希望,正在奏响一曲有关奉献与成长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