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学院著名旅美哲学家杨效斯教授莅临董子讲坛和孔子学堂
发布时间:2016-07-22 14:18:34
董子讲坛是由衡水学院董子学院、学报编辑部、团委和宣传部联合推出的高端学术讲坛。它依托董子文化,旨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董子讲坛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孔子学堂是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创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以弘扬、传承孔子优秀教育思想为宗旨的公益性社会教育基地。其宗旨是“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2016年4月29日,衡水学院孔子学堂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授牌成立,成为衡水学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平台。
本次莅临董子讲坛和孔子学堂的是著名旅美哲学家杨效斯教授。杨效斯,又名笑思,生于姑苏,长于长安,曾为下乡知青、装卸工人,后考入陕西师范大学,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为美国芝加哥森林湖学院哲学教授、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普渡大学卡尔迈特校区哲学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11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哲学著作《家哲学》,该著作凝聚了杨效斯先生20多年的研究成果与思考,出版后在海内外哲学界引起了轰动。杨先生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三公三私伦理学》即将出版。“家哲学”和“三公三私伦理学”均为杨效斯先生首创的哲学研究领域!
7月15日上午衡水学院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座无虚席,董子学院教师、校内外国学爱好者50余人冒雨前来,聆听了杨教授的第一场精彩学术演讲——《家哲学——西方人的盲点》。
杨效斯教授首先结合个人经历谈起选择研究“家哲学”的由来。杨教授到美国留学前,已经是大学教师。到美国后,美国的老师认为他未来应该去普及西方哲学。作为中国文化已经深入骨髓的杨效斯,认为中国人学西方已经很努力了,中国文化反而少有人知,世界更需要了解东方。经过思考,杨教授认为“家哲学”是西方人的盲点,却是东方人的特长,值得深入研究。
杨教授认为,“家哲学”是西方人的哲学盲点。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很多都是单身汉,如柏拉图、奥古斯丁、阿奎那、笛卡尔、康德、尼采、维特根斯坦等。无家的思想家,容易产生无家的思想。另外,西方思想家原来大都是教士。他们对“人家”亲情缺乏体验,却深受“神父”“圣父”的影响,相信“人家”性恶,“神家”圣洁。家在西方始终没有得到深刻、全面的认识与相应的对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要么建议废除家庭,要么将家庭看作城邦政治的附属。杨教授指出西方哲学对家庭文化研究的盲点,告诉我们应该“识夷之残缺以自信。
接着,杨教授分析了导致这一盲点的直接原因。西方哲学中存在“个人—社会”的两极模式,这种两极模式预先即把家变成一个较少独立性、较多依附性的必须被还原的对象。家的研究,要么依附个人研究,要么依附社会研究。这是西方哲学不给家研究以独立地位的一个主要原因。
杨教授认为,“家哲学”是中国文化的特长,家概念在中国哲学,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始终占有中心位置,尤其和儒家关系密切。儒家从家而起,由家推开,与家共生,是世界唯一的家源哲学。杨教授用一系列的“最”表达了儒家与家庭的密切关系:“在世界一切学派中,儒家最敬仰、尊重家庭,最神圣地对待家庭,最深刻地懂得家庭,最全面地依靠家庭,最彻底地挖掘动员了家中的潜力和资源,最充分地发展了家庭伦理道德,最成功地建立了家中的秩序治理,最大程度地让家庭成为了东亚人的人间乐园,精神家园,东亚人因此亦将永远敬重和离不开儒家。”
杨教授的研究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使听者对中西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演讲结束后,听众纷纷提问,杨教授均给以了精彩解答,多次掌声雷动。
董子讲坛,孔子学堂,精神盛宴,精彩继续。
15日晚上杨教授为我们带来第二场学术盛宴——《三公三私伦理学——单一公私观的盲点》。
杨教授延续上午讲座的话题,从西方哲学中“个人—社会”的两极模式出发,接着指出西方伦理学中的“单一公私观”。所谓“单一公私观,就是认为“公方”即指国家、社会、团体,“私方”即指公民、个人、团体成员,只有一对公私区分,只有一组公德和私德。
杨教授认为人类生活存在三大领域,即家庭、国家(社会)、天下(世界)。伦理道德平均分布在这三大生活领域中:家庭,是人类伦理道德的“小领域”;国家或社会,是人类伦理道德的“中领域”;天下或世界,是人类伦理道德的“大领域”。重视伦理道德,就要平均关注这三大生活领域。而西方伦理学只注重“中领域”,认为国家唯一重要,社会特别重要,否认家、天下有类似的重要性、神圣性、独立性,不承认家庭中的道德秩序、天下的道德秩序可以和国家中的道德秩序并列,这种“单一公私观”是有问题的。
针对这种中领域主义的偏向,杨教授用儒家著作《大学》中的“身、家、国、天下”四维作为基本词汇,从中引申出道德的考虑,引申出秩序治理的考虑,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是不可以互相取代的,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四个阶段。
杨教授以《大学》中的四维作为理论武器,针对西方的“单一公私观”,提出了“三公三私”伦理学。
在家庭小领域中,家人是小私,全家是小公,小私—小公间有道德关系;在国家中领域中,一家是中私,全国是中公,中私—中公间有道德关系;在天下大领域中,一国是大私,天下是大公。大私—大公间有道德关系。
有“小公家德”的人,在家庭关系中习惯于为对方着想、以对方为重,不以全家公益为代价来谋自己私利。懂得“小公家德”的人,在中国很多,不稀奇。有“中公国德”的人,能够为同社会中别人着想、以别人为重,不以国家公益为代价来谋自家私利。懂得“中公国德”的人,在西方相对较多。有“大公公德”的人,能够为别国考虑,不以一国私利为借口而损害人类公益。中华民族在这方面做得相对好一些。因此,中国需要强化“中公国德”,西方需要强化大小两个领域的道德。
杨教授对西方哲学盲点的批判切中要害,有理有据,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理性客观,视野开阔。演讲结束后,听众纷纷提问。如何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国同构问题,如何认识家庭与家族的关系问题等等,杨教授都一一进行了解答。
讲座之后杨效斯先生参观了董子故里并题词,他对董学在思想史上的地位给予高度评价。他为衡水学院董子学院题词:“源孔家以成董,由董子而立儒。”“源孔家而有董子,源董子而有孔家。”横批为“儒由以立”。认为“孔子立其说,董子立其位”。在参观枣强县移民文化园时题词“董子荣耀日,儒门复兴时”。为景县董子园题词“传统中国主流文化的总设计师”。
杨效斯先生对衡水学院的董学事业给予高度赞誉,他认为我校对儒学研究的推动和董子文化的传播功德无量。《衡水学院学报》编辑部赠送杨先生《董仲舒研究文库》一套及十余部在美国很难买到的董学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