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招考网!

全国切换城市
位置:招考网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奥数“华杯赛”暂停,“小升初暗战”继续

奥数“华杯赛”暂停,“小升初暗战”继续

来源:招考网

2018-04-08 14:45:29|已浏览:352057次

  2017年7月17日,“华杯赛”总决赛在广东惠州华罗庚中学举行。(视觉/图)

  全文共5408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3月最后一天,广州的一场千人“秘考”,宣告了新一季的“小升初”正式开始。

  而一个多月前的一纸通知,刹停了在决赛前夕节骨眼上的“华杯赛”——“小升初”当中,最重要的一块敲门砖。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一个多月前的一纸通知,刹停了在决赛前夕节骨眼上的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下称“华杯赛”)。至于什么时候能获批重启,身为比赛创始成员之一的“华杯赛”组委会副主任陈德泉,心里并没有底。

  “华杯赛”创办于1986年,由多方为纪念数学家华罗庚而发起,目前为国内含金量最高的小学数学比赛之一。

  按原计划,会有超过200个队伍参加2018年3月10日的这场决赛。南方周末记者根据“华杯赛”通报的参赛单位统计发现,这些队伍,九成来自各地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

  2月以来,教育部连续发文,四部门联合发布“史上最严减负令”,规范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奥赛首当其冲。随后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相关话题贯穿了整个会期。

  “华杯赛”宣布暂缓半个月后,另一小学奥数杯赛“希望杯”亦暂停。截至3月底,坊间公认的小学奥数知名杯赛几乎“全军覆没”。

  办了32年的“华杯赛”,最初的目的是选拔和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查阅其历年获奖名单不难发现,确有不少顶尖选手走进国际知名院校求学,也有人以数学研究为业。然而过去十多年间,在“初、高中分离”、“名校办民校”和小学减负的多重背景下,“小升初”竞争日渐白热化,校外培训市场井喷,这当中,以“华杯赛”为代表的奥赛一步步被反噬、被异化。

  奥赛已暂停,但奥赛没有退场:3月31日,广州一场“小升初秘考”中,考生反映,语数英三科考试中数学较难,多题涉及奥数内容。未参加过奥赛培训的学生难以应付这样一张考卷。

  随着“小升初”进入招生季,持续的“减负风暴”,又将为今年这场“暗战”带来什么变化?

  1

  累计四千多万人参赛

  2018年2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公告要求,现有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及表彰等活动一律按管理权限进行重新核准。

  陈德泉表示,公告发布以后,组委会即召开会议,决定在通过教育部重新核准之前,暂缓举行比赛。据他透露,各地参赛单位也分别向当地教育部门呈报申请核准资料,目前已有部分地区获得当地的批准回复。

  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唐保玲的说法与之一致。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暂缓举行决赛是组委会的主动行为,原因是“华杯赛”影响力大,决赛距离文件发布时间最近,应带头执行。

  国内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版本的小学奥数四大杯赛,但各个版本的“四大”中,均少不了华杯赛。

  “华杯赛”每年举办一届,总决赛稳定在7月,决赛时间则在3月。决赛由参赛队伍所在地区,全市统一组织考试、阅卷和评奖,选出一、二、三等奖。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萧承运透露,今年全国的报名参赛总人数约为50万人。

  官网信息显示,“华杯赛”目前的主办单位包括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政府、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少年报社前身)、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下称“双法研究会”)、新浪网、工业合作协会等单位。

  其组委会成员也多来自以上主办单位,唐保玲来自工业合作协会,萧承运为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副总经理,而陈德泉是“华杯赛”组委会副主任、双法研究会原理事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目前的“华杯赛”组委会副主任中,计雷和徐伟宣也曾担任“双法研究会”理事长,二人与陈德泉,均为华罗庚弟子。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双法研究会”同为“华杯赛”和“希望杯”主办方。该研究会由华罗庚本人在1981年发起并担任首任理事长,主管单位为科协。此外,组委会中还有华罗庚家人。

  “华杯赛”在数学竞赛领域的权威性由此可见一斑。

  陈德泉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1980年代初,少年报社曾报道华罗庚参加学生活动。华罗庚1985年去世后,少年报社提出举办以华罗庚命名的数学杯赛的想法。

  官方资料显示,“华杯赛”自举办以来,累计有四千多万少年儿童参加比赛。

  因不向学生收取费用,“华杯赛”创办初期缺乏资金,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教委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社会企业捐赠奖品。第四届“华杯赛”决赛举办时,曾发生决赛开赛时还未筹足资金购买奖品的情况。

  (梁淑怡/图)

  2

  走入应试教育怪圈

  “华杯赛”的资金问题直至总决赛2011年永久落户广东惠州华罗庚中学后,才得到较妥善的解决。两者的合作方式是,惠州市为“华杯赛”总决赛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组委会为惠州市提供培训教师资源。萧承运透露,目前,惠州市已全市普及“华杯赛”,报名参赛人数为19万人。

  陈德泉称,此外“华杯赛”未与任何学校和培训机构达成合作,培训机构参赛时仍需提交当地教育部门的批准文件。

  不过,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与培训机构的联系,却是“华杯赛”走入应试教育怪圈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地方竞赛阶段为例,各地“华杯赛”由赛区管委会组织。有三支以上参赛队伍的城市,可向组委会办公室申请成立赛区管委会,组办方一般由市级数学学会、“双法研究会”、教育学会、青少年宫等组成,管委会主任经组委会任命,参赛队伍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管委会成员共同协商赛区赛事安排。组委会办公室提供“华杯赛”试卷,统一安排各级别竞赛活动,管委会组织决赛竞赛、阅卷和评奖。

  由于前述参赛队伍中培训机构占比极高,赛区管委会中,培训机构亦有着相应占比,这些机构在地区赛事中既当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发生在一年前的“华杯赛”成都赛区决赛泄题事件,正是在培训机构学而思,掀开了培训机构赛前让学生背题的一角。据媒体报道,当年成都赛区决出的331个一等奖,扎堆出现在成都管委会数家成员单位中,占比超过80%。

  组委会除举办“华杯赛”之外,还举办国际精英赛和“华杯赛”冬令营和夏令营。

  唐保玲解释,国际精英赛是“华杯赛”的延伸和扩充,参赛学员要经过“华杯赛”初赛选拔。由于涉及港澳台多个地区,今年的国际精英赛并未暂停,将于今年8月举办。

  冬令营和夏令营活动的承办方亦是赛区管委会。采用“研学旅行”的方式,在寒暑假组织学员参加讲座和测试,测试成绩优秀的学员,可以进入总决赛和国际精英赛。“每个参赛队伍进入总决赛的学生名额有限,冬、夏令营也给学生提供一个进入总决赛的途径。”唐保玲称。

  据了解,2018年“华杯赛”冬令营活动,共开设哈尔滨、深圳和杭州等7个营,授课、考试和讲解试题共5天时间,学员需缴纳2000元至3200元不等费用,费用包括食宿和教师授课等项目。冬令营测试中获得一等奖的学员可直接晋级第七届国际精英赛。

  南方周末记者接触到,有参加冬令营的学生称,自己的活动为“每天刷题8小时”,相当于一次超短期集训。

  而短期集训,正是陈德泉所声称反对的。

  在一些地区,培训机构会在“华杯赛”开赛前推出60天短训班、培优班等专项集训班,集中复习知识点和算法。本届“华杯赛”初赛开赛两个月前,新东方苏州学校就针对参赛学生推出“赛培班”课程,7次课,每次2小时,收费共980元。

  陈德泉表示,组委会如发现有参赛单位开展短期培训班,会拒绝其参赛,但实际上,组委会并无足够人力物力一一核查。萧承运则称,组委会近年已控制各地的参赛人数,同时尝试成立省级管委会,审查参赛单位的违规行为。

  两者的另一联系在于培训教练员。

  按照组委会要求,参赛单位申请时,要保证有两名以上教练员。没有教练员的单位可派老师参加培训班,考取“华杯赛”教练员证书。

  据“华杯赛”举办2017年教练员培训班材料显示,每人的培训费为2880元。陈德泉称,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水平不同,组委会也会面向偏远贫困地区提供培训老师。

  萧承运透露,迄今为止,“华杯赛”已培训了两千多名教练员。

  此外,唐保玲介绍,涉及“华杯赛”组委会办公室的运作,陈德泉和萧承运等人成立了名为北京华杯赛少年数学教育发展中心的公司。主要出售“华杯赛”培训教材,向参加决赛的学员出售洗漱用品、纪念T恤等。“所有股东都签了字,公司盈利永不分红,全部用于事业发展。”

  3

  “华奥双一”

  “华杯赛”暂停后,南方周末记者走访了顺天府学超常教育培训中心、新东方(望京校区)等多家北京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均称已不再开设针对竞赛的培训课程,不再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并办理了退费。

  新东方(望京校区)的数学培训课程目前只开设提高班,“比课堂上的内容稍微难一点,比奥数难度差远了”。

  每两年交替举行的“华杯赛”总决赛/精英赛时间是在7月/8月,当年的证书只能作为未来的升学依据。换句话说,今年暂停的“华杯赛”决赛,对今年的“小升初”没有影响,精英赛则照常进行。

  “儿子得了三次‘华杯赛’一等奖,最后也没用上,他靠成绩考进中学,但参加培训提升了成绩。”成都家长秦敏(化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

  儿子还在读小学三年级时,秦敏和丈夫就系统调查了一遍成都的中学,研究招生政策。想入读成都最好的私立中学,最保险的就是“华奥双一”,也就是同时取得“华杯赛”和奥赛一等奖,“威力太大了”。

  不报培训班的家长往往承受巨大的落差。

  儿子上幼儿园时没上培训班,后来落选了中意的小学,上海儿童文学作家萧萍当时感到现实给了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别的孩子带着一份厚厚的简历,沐阳的简历平平淡淡。”萧萍回忆。

  萧萍根据儿子沐阳小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故事,写作儿童新话本《沐阳上学记》并于2016年出版,书中记录了儿子参加培训班和“小升初”时的择校故事。

  “知道的培训班全报了,能参加的竞赛一个没落下。”另一名上海家长程晓凤,则索性让儿子参加了全部能报名的课外竞赛,原因和所有焦虑的家长一样,“多一本证书,多一份保障”。

  结果,小学五年级一个学年里,儿子拿到了二十多本获奖证书,“每天不是在培训就是在考试,有时一天赶好几场考试”。

  “教育培训本应是教育的一种支持和补充,但现在,它掉过头把家长和学校绑架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王晓鹏评论道,“如果班上的孩子全都去培训了,考的证书真可能有用,作为家长会很焦虑”。

  3月1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我国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小学生校外补习时间“领跑”全球。

  根据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课题调查显示,2015年小学生的作业时间超标率超过66%,初中生的作业时间超标率超过78%;在2012年PISA测试中,学生报告的平均每周课外学习时间13.8小时,名列全球第一。王晓鹏称之为课外补习“反噬”教育。

  为儿子做“小升初”简历时,程晓凤将他的获奖证书写满了两页纸。儿子升入中学后,证书全被堆进了储藏室,“就是入学敲门砖,过了那个阶段就没用了”。

  这块敲门砖,又是如何敲门的?

  2017年7月17日,“华杯赛”总决赛开幕式,学而思培优南京分校校长孙凯向组委会副主任计雷交还流动金杯。(视觉/图)

  4

  择校与“秘考”

  3月31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开放日,不到早晨8点,就有家长带着孩子赶来交简历。有家长担心孩子简历被埋没,还带了两份,一份交到学校保卫处,再给招生老师一份。

  据了解,对外经贸大学附属中学计划招生6个班约200名学生,按照往年数据,可招收80名特长生。

  将简历亲手交到招生老师手中之后,家长们一直围在旁边,亲眼看着招生老师打开简历,探听口风。

  南方周末记者在现场留意到,不少简历采用铜版纸彩印,装帧精美。招生老师翻看学生简历时,成绩、获奖证书和身体素质等是主要的查看内容。“美德少年”、“三好学生”、比赛奖项等是老师和家长谈论最多的内容。

  对于“华杯赛”在招生中的作用,该校一名招生负责人表示,不会把这些奖项作为考察学生的明确指标,但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获奖的学生自然更有竞争力。

  在广州,民办学校的开放日今年被三令五申禁止收简历、考试和面谈。密集的校园开放日要从4月开始,但实际上,不少小型开放日已于4月前低调进行。据《南方日报》报道,3月31日,广州一场千人“秘考”顶风开考,更宣告竞争激烈的新一季“小升初”择校暗战开始了。

  要参加这场广州六中珠江中学的“秘考”,家长先要经过长达一年的多个环节流程,并且对上种种暗号,简历同样是交到门卫处,有的家长则是由培训机构推荐来参加考试。据家长透露,这已不是第一批考试,“最好的那些在去年底及学期初就被选走了”。

  有的民校“秘考”,甚至直接交由培训机构负责。程晓凤表示,“有些培训机构,明面上不说,但实际上和学校是直接对接的”。以沐阳为例,他“小升初”时的简历,也是由培训机构代为向学校投递。

  各种“秘考”消息流传在不同的家长群和论坛里。在论坛文化衰退的当下,各地“小升初”论坛活跃度惊人,为了保密,里面充斥着“黑话”。在这里,本已是代号的“秘考”,有了另一个代号——“MK”。

  无论北京还是广州,南方周末记者均看到多家初中再三公开声明奥数等竞赛成绩与招生并不挂钩,亦未与培训机构合作。然而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证书、奖项都仍是简历中最重要的内容。

  在广州一家民办初中的报名页面上,接受上传各类证书,并建议“选择重要或说服力强的奖项”。这其中,“重要奖项”包括但不限于奥数、英语竞赛,甚至培训机构的统测排名。

  就在前述千人“秘考”的一周前,3月23日,广东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副处长赵琦表示,以往整治民校“秘考”时,往往受限于取证困难。今年要求民校把面谈的方式、方案和问题交到当地教育部门备案,以便下一步取证。

  尽管各地教育部门均明确规定,不允许提前组织知识性统测。不过,民校具有自主招生权,可以跨区招生,择优录取。除生源外,民校还凭借资金优势高薪招聘优秀教师,是近年义务教育阶段出现比较明显分化的重要原因。

  “家长普遍担心,就读学校的水平意味着孩子教育的起跑线。”王晓鹏表示,“义务教育就是普适性的,是公民最基础的一种教育,而不应该是一种选拔性的教育。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择校竞争”。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