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招考网!

全国切换城市
位置:招考网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南川 以课改为引擎 追求更有质量的教育

南川 以课改为引擎 追求更有质量的教育

来源:重庆日报

2017-11-27 06:22:01|已浏览:352003次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南川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示范区”签约仪式暨工作推进会现场

    南川,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宝地,更是滋养课改人的沃土。

    2014年,南川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3年间,他们孜孜以求、风雨兼程、创新探索,他们借力、借智、借道,改思想、改课堂、改教师,他们以课改拉动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以变革触及教育的整体优化,以每所学校的“集体发展”实现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赋予课改以灵魂和生命。因为成绩突出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评价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一面旗帜。”

    2017年,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与南川签约合作共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示范区”。南川以课改为引擎,正在开启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教育新局面。

    重氛围 上下齐心描绘改革新画卷

    如何实现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关键词。伴随着教育改革走进深水区,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推动教育走向内涵发展、走向高位均衡,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2017年,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与南川签约合作共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示范区”,将通过3年时间,深化基础教育课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力争打造出一批改革理念先进、教学成果突出的示范校。对此,南川区教委主任崔志有强调:“示范区是对实验区的升级,南川将进一步优化区域课程改革顶层设计、加快区域教研机构转型探索等工作。”

    事实上,这并不是双方的第一次合作。早在3年前,双方就签约共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该区先后启动“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基于标准的教学研究”等项目,精准突破,全面推动区域教育发展。

    改革一触即发,带来南川教育的蝴蝶效应。建成40余所级、市级、区级特色学校,占比高达60%;11个课改课题获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8所学校课题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校本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全区教育质量整体持续提升……

    南川究竟为什么能有这么一系列喜人的成绩?

    “区域课改要造氛围,聚力量。”南川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氛围要涵盖领导的推动、学校的助动、教师的自动,三力合成内驱力,以此来引发社会、家长支持的协作力,共同燃起区域课改热情。

    在整体设计上,区委、区政府统筹协调相关部门,组建南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出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庆市南川实验区三年行动规划》,制定《南川实验区课改工作路线图》,明晰了发展蓝图。

    在推进策略上,南川形成了“区域推进、项目带动、校本实施、分级落实、培育特色”工作思路,着力实施“战略研制”、“课程创新”等四大工程,快马加鞭促改革。

    教育无小事,事事总关情,南川上上下下干事业的热情高涨。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实验区工作,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并作出重要批示。全区每学期至少2次课改工作专题讨论会、2次现场推进会,区教委领导均悉数出席。区教委基教科等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从政策、人事、财务等方面提供最大可能的支持;课改骨干组建课程改革办公室,负责课改日常工作;片区、学校也成立了相应机构。

    从政策规划到落地实施,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行动,南川教育描绘了一幅新时代改革的优美画卷。

    抓关键 以项目推进改革纵深发展

    “课程领导力是什么?课程方案又是什么?它们与提高教学质量有什么关系?”大有小学校长张俊回忆,最开始学校教师听到课程领导力建设,觉得很茫然。

    原来,自南川步入基础教育实验区以来,课程、课程领导力、课程方案、校本课程等词语强烈地刺激着他和他的团队。

    “不课改就没有出路。”张俊表示,有优质的课程,才有优质的教育。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务实开拓,提出了“良好习惯大有作为”的办学理念,完成了符合本校学生发展的课程方案。如今20余项课程辅助活动项目分年段悉数开展,效果明显,学校连续被评为“课堂改革先锋学校”。

    大有小学的实践只是南川课改的一个典型缩影。

    2014年来,南川在原先“两课”行动的基础上,聚焦课程领导力建设这个“中心”,凸显课程方案编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建设“三大着力点”,整体推进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提升区域教育品质开辟了新路径。

    经过几年的务实推进和探索实践,各个学校实现从无到有,形成了规范的校本课程纲要和活动方案设计,构建特色课程300余门、精品课程70余门,建成全国特色学校10所、市级特色学校11所,上海三联出版社还公开出版《学校课程方案编制》。华东师大教授胡惠闵在全国做培训课时,多次向全国同行推介:“做课程规划和校本课程,你们到南川去看看!”

    “方向对了,会走得更久;方法好了,能走得更远。”南川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区域课改要循规守恒,要把握教育规律。

    2016年,南川课程改革从课程走向课堂纵深发展,按照“从学校走向教师、从规划走向实施、从课程走向课堂”的推进路径,又大力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深度学习”等项目,推进区域课改持续深入,旨在用课改撬动教育综合改革。

    以“基于标准的教学”项目为例,该项目在小初高语文、数学等17个学科循序推进。以“示范课+专题讲座+互动交流”的形式开展分科指导,以课标分解,编制学期课程纲要、单元教学整体设计、课时学历案为抓手开展校本教研,实施本土探索,可以说将项目真正做实、做深、做细。

    “进行了基于标准的教学项目研究后,让我对如何教、教到哪种程度,如何对学生实施有效评价有了更准确的把握。”隆化六小数学教师尤明卢说,比如对学生的夸奖不再是抽象模糊的“你真棒”,而是在他们完成比较有挑战性的任务后有针对性地给予表扬。

    进行深度学习研究项目后,书院中学的罗彦钦老师等人进行话题为主的教学,比如他们设计了一个《一起走进运动殿堂》运动主题,将与运动有关的内容融合到一个单元。罗老师表示,“这样框架性更强,学生遇到词组就能迅速反应出来,自己组合。”

    课改是一份信念,坚持得越久远,影响到的人就越多;课改是一份事业,追求的越执著,参与的人就越多。坚守规律,坚定信念,南川人一如既往、持之以恒、科学高效地执着于课改。

    激活力 变输血为造血培育“本土专家”

    今年7月,由南川区教科所教研员赵太云带队,65名教师走进华东师范大学进行暑期“充电”。

    赵太云说:“这是一次深层次、高密度、全方位的研修培训,在这些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专家和教授的带动下,我们学着像专家一样去思考课改,对于我们实施‘标准-教学-评价’的课堂实践,推动课堂形式变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类似这样的培训、体验、交流活动在南川区正在成为课改工作的常态。正因为有了课改项目的带动,南川各所学校的校长、教师走进了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名校,去体验、学习、交流,经历了认识与实践的一次次飞跃。

    除了走出去与专家交流,他们在家门口也能得到专家的指导。木凉镇中心校负责人介绍:“和华东师大胡惠闵、朱伟强教授面对面交流让我们受益匪浅,学校形成了《智趣课程纲要与活动方案设计》,编写了《智趣课程》校本教材,该教材不仅深受学生喜欢,还成为思维训练与兴趣激发为主的特色校本课程。”

    与全国知名专家的交流,帮助南川教育人启迪了思路,开拓了视野,但他们同样遇到了专家少、专家走了怎么办的问题。

    为此,南川不仅构建了专家指导机制,即采取集中诊断为主、集中讲座与案例式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专家少的问题,还构建了共研联动机制,“专家+教研员”、“专家+学科”、“专家+学校”、“教研员+学校”的多元对话方式,务实而有力地推进项目的实践与研究,引导全区学校全员参与,从19所“种子学校”到47所“联动学校”,分层推进,联动发展,实现了学校全覆盖。

    为更好地产生联动效应,教科所成为区域课改生力军,带领学校校长教师一起做。

    教研员鲜文玉在指导隆化一小孙颖老师参加重庆市第七届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时,把课改中“基于标准的教学”落实在这节课中,特别关注课程目标,关注学习过程、学习评价与目标的关系,最后这节课获得了一等奖。

    事实上,教科所不仅在教育科研方面指导学校,还通过调研、磨课、监测、培训等形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质量分析、教师成长等方面对学校常规进行视导、督查和引领。南川区隆化第六小学校黎兴梅说:“教科所正站在与学校同行的角度,通过提前介入、现场观察、定点指导、后续追踪,在实践中渗透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逐渐在从‘经验教研’向‘实证教研’转型。”

    此外,南川充分发挥活动助推机制,定期开展专家进校、“学校论坛、校长论道、教师论战、专家论著”四论活动,激发区域课改活力。

    3年来,全区干部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明显的提升,新增特级教师4名、市级名师4名、骨干校长1名、骨干教师21名、区级学科带头人8名,组建17个学科教学研究中心,一大批教研员、校长和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南川本土专家,为南川教育迈向更高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促发展 让孩子幸福成长精彩绽放

    每周二周四下午,南川区木凉镇中心小学都会开设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益智类共20余门智趣课程,供孩子们走班选修,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像过年一样快乐。

    然而这样的场景大家在几年前根本不敢想象。2014年初春,当校长伴着雪花来到这所海拔近1000米、略显破旧的农村完全小学时,看到的是或者一脸忧伤、或者调皮玩闹的孩子。他那时候就暗暗下决心,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在课改实践中,学校编写了《智趣课程》校本教材,开设了以体验式德育为主的“典雅课程”和以校外实践为主的“蓝天课程”。如今晨间午后,总能看到孩子玩转魔方的身影;课间10分钟,也经常能听到孩子们吹响优雅的葫芦丝,孩子们的脸上有了笑容,课程改革,正在我们身边真实地“发声”了,校园处处充满了欢乐。

    课改最终的受益者还是学生,这在南川有着生动而具体的表现。

    书院中学与国内第一家远程教育学校——北京101中学网络课程合作,开展“云教学进课堂”项目,通过“互联网+课堂”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让孩子享受到现代化教学的便利。

  三泉镇中心校结合当地文化和地域特色,将“三泉”文化融入到校本美育课程中,让孩子们在学习书法和美术中寻找到了最真实的快乐。

    南川中学罗瑜涵等3名同学在清华大学“登峰杯”第二届全国中学生学术作品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隆化七小梁曦匀同学在全国少年女子拳击锦标赛中勇夺冠军,开创了南川区拳击运动新的历史。隆化五小在重庆市青少年门球赛中荣获第一名,刘雨琦同学在收杆球中一杆打出了6分的好成绩,创下了重庆市青少年门球赛的先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南川教育正在发生着变化。

    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撬动了南川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南川教育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影响力不断提升,南川教育正在精致绽放。

 

  • 相关阅读